咏鹅古诗
2024-07-21 20:50 来源:朝雨句子网 点击:
咏鹅古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各种诗句和诗词。在古代,诗词是用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阅读经典诗句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字词的用法,那么,怎样诗句的句子才是最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鹅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咏鹅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鹅鹅鹅古诗
鹅鹅鹅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王维:西施咏
《西施咏》
作者: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着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杨亿:咏傀儡
《咏傀儡》
作者:杨亿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赏析: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如《泪》、《无题》等组诗,颇能反映出西昆体诗的特点。不过,其中也有与西昆体迥异之作。上录《咏傀儡》便是一首别有风味的佳构。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诗,题为《咏傀儡》,表面上看是咏傀儡,其实,在咏傀儡中又另有所讥。从郭郎的舞袖太郎当,从傀儡的身不由己,从无自知之明的可笑的鲍老身上,我们极易联想到社会生活中那些为他人所操纵、身不由己、缺乏自知之明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以质朴、幽默的语言咏傀儡来讥刺世态,这便是《咏傀儡》一诗的作者之匠心所在。
咏月诗句
咏月诗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7、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1、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4、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16、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2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4、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2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6、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2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28、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29、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3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3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3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3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3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3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4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4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42、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4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4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4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4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4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4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忆秦娥咏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释:
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咏桐,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梧桐门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下注云: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门,实非咏桐词。又篇末注云: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
2、此词黄本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校云,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色。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乱山平野。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
3、烟光薄,烟雾淡而薄。
4、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5、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
6、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7、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8、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
9、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
10、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
11、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
12、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
13、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
14、还,仍然,另说,当更讲。
赏析:
(一)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着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有图若此,难堪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捕捉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测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遭遇,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因为伤心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若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因为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
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如果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颤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痛苦和欢乐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服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给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强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表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寂寞已非一遭,很难判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
(二)
此词,从栖鸦归后、情怀恶、寂寞透露出这是作者南渡后的怀人之作。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开端起得陡然,把读者带到高高的楼阁之上。女主人登楼眺望,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烟光薄的凄暗色彩,似乎笼罩全篇,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作者用了两个烟光薄,加深了乱山平野的昏冥色彩。前一句最后的词语,恰恰与相接的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这在修辞格中叫顶针,在词中有时这是词调格律的需要。这与易安《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的两个阴满中庭,两个点滴霖霪,两个秦楼月,两个音尘绝,用法是一样的。
词开始创造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女主人站在高阁之上,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坦平的原野上飞归在树上的巢里过夜的乌鸦,她的心无限的惆怅,想起来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和原野回荡,尤觉黯然神伤。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上写黄昏的景象,使画面产生了流动感。
上片写女主人在高阁眺望所见。由人及物。
换头,断香残酒情怀恶,转由物及人。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主人情怀的恶劣。室内熏炉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续添,仍然没有心思;酒杯里的酒,也差不多喝完了,愁绪依然未减。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袭来,梧桐树的叶子随之飘落。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惨气氛。过变由情入景。
结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用两个梧桐落加深了秋天的衰颓的色彩,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女主人悲怆的心境。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刘熙载《艺概》说: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女主人很想到外面去派遣一下心中的缱绻离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悲伤的秋色。江山凄肃,花木飘零,不仅不会消愁,反而会更增悲哀。于是,还要继续在室内闷坐,形影相吊,一片沉寂。结句由景入情。
下片,写女主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
此词写景的最大特色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或借景而引其情,兴也。此词运用了兴法。上片的写景引出换头的断香残酒情怀恶之情来。下片的写景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引出寂寞之情来。此词上片写暮天的景色与下片西风催衬梧桐落的秋色浑然而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构成女主人苦苦相思的背景。吴乔《围炉诗话》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应另当别论。此词的写景还有一种索物以托情的作用,情附物也,渲染氛围,衬托愁情。
(三)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此词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和两个又还,创造并加浓凄凉的哀郁之气,加强了主题的表达。
何逊:咏早梅
《咏早梅》
作者: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注释:
1、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2、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3、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4、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5、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赏析: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旧历四月,抚军将军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逊迁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这首诗即写于第二年早春,诗题一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因杜甫在《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中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此诗遂引人注目,广为流传。并由此引起许多纠葛。因有些研究者疏于地理,错把诗中的扬州当作今天的扬州,就断言《梁书何逊传》不见扬州事。(《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二十四引旧注)甚至附会出何逊在扬州为广陵记室(广陵即今扬州市)的说法(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五)。其实,诗中的扬州,治所即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对这一点,宋人张邦基说得很清楚:余后见别本逊文集,乃有此诗,而集首有梁王僧儒所作序,乃云:时南平王殿下(即萧伟)为中权将军、扬州刺史,望高右戚,实曰贤主。拥彗分庭,爱客接士,东阁一开,竞收扬马,左席暂起,争趋邹枚。君以词艺早闻,故深亲礼,引为水部行参军事,仍掌文记室,云云。乃知逊尝在扬州也。然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业为扬州,则逊之所在扬州,乃建业耳,非今之广陵也。隋以后始以广陵名州。(《墨庄漫录》卷一)建业即今南京。东阁一开,竞收扬马云云,正是杜诗东阁官梅动诗兴的注脚。
兔园,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刘武所建,亦称梁苑、梁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逊时在扬州,为何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呢?这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呢?《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为何独咏梅花呢?这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接着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着《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元好问:台山杂咏
《台山杂咏》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
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
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
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
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注释:
1、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2、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3、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4、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5、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6、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7、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咏牡丹的诗句
1、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2、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3、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4、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5、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6、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7、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8、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9、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10、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11、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12、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13、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14、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15、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16、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17、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18、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19、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20、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
21、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22、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23、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24、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25、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26、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27、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28、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29、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30、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31、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32、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33、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34、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35、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36、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37、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38、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39、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40、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41、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42、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咏月的诗句
咏月的诗句
1、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
6、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8、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宿江边阁》
1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12、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1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1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
20、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1、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22、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23、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
2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25、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6、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3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苏轼:浣溪沙·咏橘
《浣溪沙咏橘》
作者:苏轼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翻译: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
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
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
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
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
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
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赏析:
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布置环境。
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好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
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
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着,洞庭橘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相信《咏鹅古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描写鹅的优美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